用户可以在这些平台上买卖比特币、以太币和泰达币等币种。币安交易平台是全球交易量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平台。
“网上买卖虚拟币被刑警抓了”—— 这样的案例近年来屡见不鲜,背后折射出虚拟货币交易潜藏的严重法律风险。在我国,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,一旦触及法律红线,参与者可能面临刑事处罚。
从警方通报的案例来看,网上买卖虚拟币被抓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。一是涉嫌洗钱。虚拟货币交易的匿名性被不法分子利用,一些人通过 “跑分平台” 为诈骗、赌博等黑产资金提供兑换服务,将非法所得转化为虚拟币后转移。2024 年某地警方破获的一起案件中,犯罪嫌疑人张某在网上低价收购虚拟币,加价卖给境外买家,短短三个月流水达 2000 万元,其中包含多笔电信诈骗资金,最终因洗钱罪被刑事拘留。
二是涉嫌非法经营。未经批准在网上搭建虚拟币交易平台,或为用户提供集中交易、兑换服务,均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。2023 年,某团伙通过自建网站提供比特币与人民币的兑换服务,交易金额超 5 亿元,团伙核心成员因非法经营罪被判刑,涉案资金全部追缴。这类案件中,即便只是平台普通员工,若参与了资金结算、推广等工作,也可能被认定为共犯。
三是关联其他犯罪。网上买卖虚拟币常与非法集资、传销等活动交织。例如,某 “空气币” 项目通过网上拉人头买卖代币,承诺高额返利,涉案金额达 10 亿元,警方以涉嫌组织、领导传销活动罪立案侦查,抓获骨干成员 87 人。此外,买卖虚拟币时若不慎接收了被盗资产,可能涉嫌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罪,即便主观无恶意,也可能被刑事追责。
我国法律对虚拟货币交易的态度明确且严厉。2021 年,中国人民银行等多部门联合发文,明确虚拟货币兑换、交易等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。《刑法》中,洗钱罪、非法经营罪、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等条款,为打击虚拟货币相关犯罪提供了法律依据。实践中,警方通过链上追踪、资金流向分析等技术手段,能精准锁定交易参与者,即便交易在境外平台进行,也无法逃脱法律制裁。
被刑警抓获后,涉案人员往往面临多重后果:账户被冻结,涉案资金被追缴;若罪名成立,将被判处有期徒刑、罚金等刑罚;留下犯罪记录,影响个人征信、职业发展及家庭生活。2024 年某案例中,大学生李某因帮网友 “代买” 虚拟币赚取差价,涉案资金包含诈骗款,最终被判处缓刑,不仅错失就业机会,还留下终身案底。
网上买卖虚拟币绝非 “法外之地”,刑警抓人案例一再警示:任何试图绕过监管的虚拟货币交易,都可能触碰法律红线。面对虚拟货币,公众应保持清醒认知,远离所有交易炒作活动,选择合法合规的投资渠道,才能避免陷入 “赚钱不成反获刑” 的困境。
币安的核心价值观指导着团队的目标、决策和行动,让团队间的协作跨越国籍、文化与背景,最终实现币安团队的共同愿景。